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 当好“碳”路者,助力韶关高质量发展
2023-07-25 15:49:24

又是一年七月天,迎来了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以下简称碳研院)建院2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触摸碳研院发展的历史,聆听它成长的足音,总是让人心潮澎湃。

 

2年来,作为广东“双碳”领域的绿色名片,碳研院在韶关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与关怀下,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与帮助下,立足韶关、服务广东,在省内外建立了广泛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绿色广东形象,推广了“六个一”韶关模式,为韶关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设作出了积极显著贡献。

2021年7月18日 碳研院揭牌成立。

 

搭建创新平台

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既要实现“双碳”目标,又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探索一条安全降碳路径,助力韶关经济稳步增长,对于碳研院是一次挑战。

 

下好先手棋,谋定而后动。

 

建院以来,碳研院通过织密组织体系、优化党员队伍、引进人才等措施,激发队伍活力,推动创新研究更加精准高效。

 

织密组织体系,当好“领路人”。碳研院构建了以三方共建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的“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搭建“一软四硬”五个工程技术中心,并组建起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工程技术团队,目前碳研院人员规模达48人(含双聘),研发人员占比76%,硕博人员占比70%,高级职称人员占比50%。

 

广泛吸纳人才,组建“智囊团”。借助 “南岭团队计划”广泛吸纳人才来韶,累计推荐引进团队10支,高层次科技人才71人,其中3支团队成功入选落地开展工作。组建以院士为主的碳中和“丹霞智库”专家委员会15人,并受聘为“韶关市人民政府战略顾问”。同时,借助广州、深圳两个分中心人才优势,于2023年3月获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团队成员覆盖课题涉及各方向,具有交叉学科背景以及国际研发经验,在服务韶关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强化党建引领,培育“领头雁”。碳研院始终坚持党建与科研“两手抓、两促进”,率先成立党团工会组织,以党建力量高度引领业务工作开展,目前党员人数占比27%。

 

打好“组合拳”,推动韶关制定碳达峰路径和实施路线图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碳研院已显示出非凡的活力。

 

已获省市级牌照。

 

开展科技立项

推动成果快速产出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

 

过去两年,碳研院成功申报了多项研发项目,并前瞻布局核心知识产权群,实现各类科技立项获批经费突破千万元,全面赋能科技发展。目前完成各类科技竞争性项目申请45项,项目经费申请总额1.3亿元。

 

同时,快速推动核心专利落地,分步建立专利池,支撑成果转移转化,先后完成申请知识产权29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已授权9项;实用新型13项,已授权9项。另与两个院所签署成果转移转化代理50项。

 

此外,立足韶关碳中和产业需求,撰写多项专业技术报告与标准被政府采纳。累计调研各类市场信息3000余条,单位80余家,形成专业技术报10余份,其中5项被政府采纳,协助韶关顺利获批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市(县),成为广东唯一“双示范”城市。同时,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协同6家机构起草广东省地方性标准3项。

 

一个一个沉甸甸的成果背后,是研究院人秉持初心,持续拼搏,不断创新的见证,更是研究院人智慧结晶的第一个2年标注。

碳研院展厅。

 

加强行业合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碳研院是年轻的,但成效却较为“老辣”。

 

自成立起,碳研院先后与企业签署横向合作21项,围绕项目评估、节能数据中心、双碳监测平台、遥感测绘、碳交易服务等方向全面支撑韶关双碳工作,多项签约合作得到省市领导关注支持。

 

其中,打造“韶关碳市场服务中心”这一具有韶关产业特色的交易平台载体与咨询机构,服务区域碳汇交易企业,并为广东乃至全国探索碳资产的产业路径提供了有益经验。

 

在韶对外投资成立了新公司9家,孵化企业新增注册资本4210万元,完成IP转移转化6项,转化股权价值758万元。

 

围绕“固废循环利用、数据中心节能、新型电力系统、零碳粮仓、离网污水处置、零碳产品认证”在韶开展合作与应用示范项目6项,其中国家重点1项、省重点2项,已完成3项,推进立项中3项。

 

值得一提的是,“离网式污水循环处理”示范项目已于2022年4月,在韶正式推广应用。目前,项目实施顺利,设备运行稳定、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实现污水在源头就地处理。

 

碳研院“离网式污水循环处理”示范项目现场。

 

为促进韶关人才培育、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碳研院先后与韶关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信息碳中和产业学院产学研基地,构建适应韶关发展及企业需要的人才输送渠道。

 

碳研院积极打造绿色行业生态,形成联动效应。联合韶钢、丹冶、东阳光、住宅建、宝华、韶关学院及鸿伟木业7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韶关市碳中和协会”,目前入会单位81家,覆盖冶金、建筑、能源、生物、材料、农业、交通、科研等多领域方向。会员单位总碳排量占全市年碳排量73.26%、经济总量的61.34%。协会的设立将推动韶关产业提升发展,促进韶关碳达峰、碳中和快速实施。

 

立足五大抓手

书写双碳研究未来

 

回首过去2年,碳研院以不懈奋斗和艰辛付出,书写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碳研院在盘点历年成绩之余,也吹响以“五大抓手”全力输出“碳”研究“碳”成果的“冲锋号”。

 

◆以“碳中和试点示范市(区)” 为核心,发挥专家委员会智库力量,支持“六个一”模式发展;

 

◆进一步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在省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方面锐意突破;

 

◆加强与韶关重点企业的合作,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开展成果转化与企业孵化,强化科技赋能与应用示范;

 

◆借“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契机,依托“韶关碳市场服务中心”开发林业碳汇、认证“零碳”产品、开展人才培训,促进韶关生态资源价值化发展;

 

◆高效发挥“韶关市碳中和协会”作用,牵头撰写编制《韶关碳中和发展蓝皮书》,同时推进科教企融合,实现以人才带动技术交流、以示范推动产研合作、以科技赋能产业提升。

 

未来,碳研院将扮演好市场与研发的“经纪人”,让国家级“科技之花”在韶关绚烂绽放,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动韶关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打造绿色低碳领域创新高地,打响“韶关模式”品牌,服务广东,示范全国。

 

“风光”无限好,正是“碳”路时。

 

碳研院外景。

 

 

“离网式污水循环处理”项目

是碳研院推动成果快速产出,

服务地方发展的其中一个例子。

过去两年,

碳研院成功申报多项研发项目,

技术示范及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广东广播电视台、韶关电视台等媒体

对碳研院进行了采访与报道